成立于1953年的昆明铁路基建大修工程队(尚称基建队)是昆明铁路局最早的工程机构,也是现在的中铁八局昆明铁路建设公司最早的前身。
昆明铁路基建大修工程队从建队之时起就有党的组织,属路局党委直管,它的全称为:中共昆明铁路局基建大修工程队总支委员会。第一任书记毕之声,队长陈正琪。据后来毕之声同志对我说:“基建大修工程队在1958年前只有职工400多,党员不足30人,下辖三个分队,只能承建三层以内的房屋和一般的铁路、桥、隧大修。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铁路的需求增大,急需改变云南境内铁路“火车没有汽车快”的落后局面,铁道部于1958年从西北宝鸡铁道部第六基建分局调吕复斋同志来昆明铁路局筹建工程处。在路局党政领导下,筹建工作顺利进行,于同年7月在基建大修工程队的基础上成立昆明铁路局工程处,并于年末党的组织也由总支变为党委。党的委员会由吕复斋同志兼任书记、处长,毕之声同志任副书记。建国后的十余年间,昆明铁路与全国其它铁路干线不通,出入云南的物资,要从越南国境,为发展铁路在省内的作用,加快铁路建设,云南铁路实行部省双重领导,此时罗茨专用线、阳(阳宗海电厂)、五(凤鸣灯矿五一村)专用线提上议程。米轨铁路提速增运也迫在眉睫,铁路工程队伍必须增大,因此,于1959年9月,中共云南省委决定调云南交通厅公路工程局二处归属昆明铁路局,并在这个时期,省委决定调云南省交通厅厅长杨得讲到昆明铁路局任党委书记。副厅长公路工程局党委书记陆璟瑄同志任副书记。二处和原昆明铁路局工程处合并为昆明工程处。我于60年代初任局党办的秘书,曾多次随局领导到工程部门检查工作,亲眼目睹局党委对工程部门的重视和关怀。据有关资料记载,从1953年至1990年的37年间,处的名称变更就不下六次,先后称大修工程队、工程处、基建处、基建工程处、工程总队、工程处、工程总公司等,不管名称如何变更,由于它的主业是工程,所以人们还是叫它工程处的多。先后担任工程处党政一把手的就不下20余人。其中有三个时间段是由局党委副书记吕复斋、副局长邢集午、韩志勇兼任。
纵观工程处60年来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后十年,在中铁八局的领导下,进步很快,变化更大。这60年的发展变化,一是职工队伍建设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建处时的400多人到高峰时10000多人,由建处时几十名干部几名技术人员发展成为一大批懂生产经营善管理的各类干部,以及初高中级技术人才上千名,机构也由三个小分队扩大到中期的六个主业工程段及四个直属单位的铁路分局一级的单位,曾经是成都铁路局十大口之一,现在也是中铁八局所属的大单位。产值利润排名在前。二是施工设备从无到有。建处时大型机械一件没有,基本上是靠人挖、肩挑、手推车,现在是各种机械按工程的需求配备,架桥机、起重机、推土机、碾压机都有。三是场地固资倍增。建处时基本上没有什么资产,先后在局机关内、巡津街、金马村办公,都是旧房,交通工具落后,而现在是办公有楼房,接待有宾馆,机具有库房,作业有场所。还有开远、曲靖、八公里、金马村、王家营等多片区地产,可以说具备了大中型施工企业应有的条件。四是产值和职工收入翻上加翻。改革开放前铁路工程部门基本上都是跟着运营部门走,没有主动权,计划任务都是局指令下达,加之设备间隙技术力量薄弱,社会上的工程任务拿不到,铁路内部的工程也是小打小闹,长期处于僧多粥少的局面,即使是有点利润也很微小,因而职工收入很少,只能维持基本工资的发放。随着铁路建设不断发展,特别是中铁八局接管这十年进步很快,可以说产值收入翻上加番。以我亲身经历而言,1995年我退休时全处的产值只有3亿左右,职工月收入不足千元,而今全国十余个省市都有我们的工程任务,施工项目扩大,公路、铁路、城市轨道、桥梁、隧道、高层楼房都能干,职工队伍净产值已超过30亿元,职工收入月超过伍仟。我已退休18年,看到这十年的发展内心喜悦,实感欣慰。
我在工程处只干了11年,但对工程处是有深厚感情的,原因是1984年至1995年这十年是工程处最困难的时期,那时任务严重不足,产值收益上步不前,相比运营单位职工收入甚少,因而职工思想不稳定,少数有门路的职工要求离开工程处,个别大学生是刚来工程处报到就要调走。在这种情况下于1988年处长叶大同与我商议后发了一封致全处职工的公开信,提出为了工程处的生存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也向全处职工表示“生是工程处的人,死是工程处的鬼”。处长和我的决心在职工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们说:处长、书记有决心带领我们工程处求生存谋发展,我们也要安心工作,把本职工作搞好。一时间,形成人人找任务,个个提供信息的热潮,先后在社会上找了一些工程任务,加上铁路局领导对我处的理解关照,减免了部分利润,日子逐渐好转。但是还没有完全走出困境,只是职工思想不乱,队伍不散,没有下岗工人,少拿奖金确保工资渡过难关。以1988年为例,据劳资科统计,全处奖金人均年300元,处领导350元。后来叶大同调成都工程总公司当总经理不愿意走,局党委调我去设计院当书记我也不去,主要是要实现我们的诺言。
在庆祝建处60周年,中铁八局成立10周年之际,我有许多感想。回顾我在处领导班子内任职11年,对单位的贡献不大。企业进步缓慢,成绩不佳。特别是任务少产值低,职工收益少。我只是一个创业时期的守业人。我现在已年近八旬,回忆过去往事历历在目,展望未来更加美好。在我有生之年衷心地希望昆建公司在中铁八局的领导下,公司领导班子在勤政廉洁,团结学习方面做出更好的成绩,带领全公司广大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公司建设得更好,谱写美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