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同志走了,留在人们心中的不仅仅是一座郁郁葱葱的大亮山,还有那六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不动摇、忠于党的事业不懈怠、践行党的宗旨不褪色,带头严格自律、艰苦奋斗的高尚品格和光辉形象。
我们学习杨善洲,要学习他坚强的党性
党性的精髓概括起来讲,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良好的党性修养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处事之基、为人之道。为官30余年,杨善洲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坚持一名共产党人的信念,始终做到了坚持原则讲党性、发挥作用作表率,乃至离开工作岗位后,仍退而不休,继续为山乡绿化造林、脱贫致富奋斗了20多个春秋。我们学习杨善洲就是要学习他忠诚于党、热爱人民的高尚品格和思想作风。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应注重党性修养,在工作中率先垂范,起到先锋示范作用,在生活中严于律己、勤俭节约,保持共产党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优良本色。同时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学会并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事物、分析情况、解决问题,使自己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把握正确方向,驾驭复杂局面。
我们学习杨善洲,要学习他对人民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都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要多为老百姓办实事。”这是杨善洲同志常说的话,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杨善洲的一生就是为百姓谋利益的一生。这不由让我想起年轻时学习“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的情形,虽然时代不同、地点不同、事迹也不同,但我们却能很容易地找到他们的共同点,那就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杨善洲同志不正是我们云南、我们身边的一位“焦裕禄”式的干部吗?领导干部如何对待人民群众,对党员个人来讲,是一个立场问题;对党员群体来讲,是党性、党风的集中体现。身为领导干部,须时时注意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纵观杨善洲同志的一生,我体会到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既要讲党性原则,又要讲真情实感:对同志要讲感情,做到生活上关心,工作上帮助;对待同志的错误,应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进行批评教育,帮助其改正。带头营造团结干事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对待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更应该以宽广的胸襟听取和采纳,解决好群众的困难、维护好群众的利益。只有心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凡事想着群众,才能焕发为人民服务的热情,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我们学习杨善洲,要学习他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共产党的领导干部,不仅应在学识、能力上胜人一筹,更应该在品行操守方面作表率。在这一点上,杨善洲同志为我们作出了光辉的榜样。杨善洲担任厅级主要领导长达三十余年,从未给家人捞上一份“农转非”的户口,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临终前,仅为跟随他省吃俭用一辈子的老伴留下几万元养老钱,却把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无偿交给了国家……为官清廉、公而忘私正是杨善洲同志最让人敬佩的人格魅力所在。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杨善洲同志曾告诫一位基层的公社党委书记:闹人(有毒)的东西不能吃,违法的事情不要做!这位淡泊名利、两袖清风的老共产党员用朴实无华的话语、无私奉献的行动和廉洁自律的一生给我们上了难忘的一课。
时光荏苒,转眼我也早过了“知天命”之年。时常跟单位的年轻人开玩笑说“我的党龄比你们的年龄还大”。细细想来,杨善洲同志的形象之所以光彩照人,就在于他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人民,回问自己,我们都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农家子弟,都是从农村基层干起,都与农民群众有着不能分割的血肉联系。是党培养了自己,使自己逐步走上了领导岗位。回想成为人民公仆的三十多年时光,尤其是二十多年的厅级领导岗位,最让我难忘的是在迪庆州担任州委书记的那段工作经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工作条件比现在艰苦和困难得多,严寒缺氧、山高路险一次次地考验了我。虽然没有做出太大的成就,但迪庆州被评为国家“示范藏区”,令我感到十分的欣慰。高原的风雪也给我留下了小小的“纪念”:牙龈萎缩,至今咀嚼困难又不便补装假牙。或许到了耄耋之年,换上满口假牙后又可再得轻松。这岂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我向来不喜欢留影照相,但唯独有一张当年在4000米海拔高地拍摄的工作照一直放在案头,那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珍藏和回味的工作经历。
写下这篇文章时,我的思绪飞过了五十多年的人生历程,那真是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有过踌躇满志,也有过失意彷徨。但有一点我深深地感到欣慰和自豪:那就是无论身在何处、身居何位,都要始终做到忠诚于党、忠爱于民、忠信于事!这段时间我常常想,再过几年退休以后,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我要约上几个老伙伴,找点途径、想点办法,为家乡山区再做点事情。因为一个共产党员的一生,就应该是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奉献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