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韵会》
夏至已至,华年已逝。天时渐短,光阴渐长。倦听蝉鸣,夜抚流萤。碧漫荷塘,暗送幽香。独坐小轩细思量,一展愁眉夜未央,遥望蜀都山茫茫,唯见长河水泱泱。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那个夏天,陪着垂暮的爷爷走在坝上,晚风送来荷花的清香,身旁的河水已缓缓地流向远方,又听他“絮絮叨叨”说着抗美援朝、解放西藏的往事,心驰神往,从小听到大也不曾厌烦过。每每说到炮火轰鸣、血肉模糊的的战场,奋勇向前、不惧死亡的战友,病痛缠身面色苍白的他激动到有了些许红润,可突然又是长时间的沉默,久久开口道,“一起出川的战友现在也没有几个啦,老班长已经去世10年了。”
“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硝烟已然散去,永恒的是那赤胆军魂!
那个夏天,知了聒噪,栀子花开。我正看窗外的城市出神,“秋来春去红尘中,谁在宿命里安排……”耳朵里突然响起了罗大佑的歌声,“这歌儿好听不?”不觉间一只耳机已挂在耳朵上。
一袭白裙的你坐在我的身旁,“老歌有啥好听的,倒是你从来不穿裙子的,今天怎么穿了一件这么好看的白裙子。”“不告诉你,倒是你,你准备考那个学校呢?”“不告诉你”……
这个夏天,窗外知了依然会响起,知了,知了,它用声音告诉世人:知道了一些事终会了结吧,“都会过去的,何必生出忧愁。”慢慢的我也懂得了知了的心思。
夏至已至,一年已悄然过半,人生亦如此,不觉已过而立之年,生命在相互陪伴中走过一程又一程,每一段彼此都会竭尽全力。恰似星辰大海,即便是失去了交集,也依然会忆起这些美丽的时光。
人生正当时,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