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详情页

【新青年】遇见诗歌:秋意染相思

时间:2020/08/11 作者:何柏林 来源:珙县灾后重建项目部 点击量:

迢遥的牧女的羊铃,

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

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静静地来了,

但却载着沉重的昔日。

哦,现在,我有一些寒冷,

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 —戴望舒《秋天的梦》

暑气尚存余痕,秋天便随着珙县灾后重建项目部大干的步伐悄然而至。它藏在灵秀新城恢复往日繁荣时的车水马龙里;它藏在安居房、档案馆攻克艰难、奋战百日的封顶决心中。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写道:“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不知道在南方的二司人是否也会有同样的感受?我想是的。在此“悠然清静”的时刻,也让南方的我们一起品味这眼下的素秋。

年复一年,秋便是这般悄无声息,毫无痕迹。我只能在些许痕迹中去捕捉它的韵味。或深夜归来,或清晨早起,人行道上洒落满地槐花,清淡怡人,又如此寂寞寥落。

古往今来,写秋的诗句总总林林,实在令人难以割舍,而我独爱这首刘翰的《立秋》。期待在简洁明了却回味无穷的古诗里,与大家一同开启今年的秋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乳鸦啼散”和“玉屏空”之间本是没有必然的联系。这要是放到外国人眼里,定是觉得匪夷所思、逻辑不通。但就像古龙的著作《天涯明月刀》,若被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中国文学的人看到,恐怕无法理解“天涯”、“明月”、“刀”这些毫不相关的事物如何能结合起来组成一个题目。

但是在国人看来,这便是“意境”。一个“散”,一个“空”,将秋的寂寥与诗意描绘得恰到好处。这种难以言说的秋日情怀正是深埋在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开篇对“秋”只字不提,却又在字里行间传出了“秋”的妙感。

同是写秋日薄暮,这首诗没有“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那样深秋入骨的伤感,只有一丝淡淡的落寞。因为这只是“立秋”,只是一个开端,其间甚至还残留着丝丝夏季的余韵。因团扇尚在手中,而秋声无处可觅。

说起“秋声”一词,人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欧阳修那篇《秋声赋》:“欧阳子方夜读书”,听见秋风在树梢间留下似波涛,似秋雨,似兵革的萧瑟声。这便是“秋声”,是诗人在梦中隐约听到的“梦魇”,醒来后却无法寻其踪迹。但门前的石阶上已经有梧桐树洒落的叶子,秋到底是来了。“梧桐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因为这叶的衬托,头顶的月亮也和夏时不一样了。

经过一番品析,我们发现“立秋”的全部神韵在这四句似有若无的描绘中,渗透了进每一个读诗人的心里。不需过多强调,便知初秋已至。

叹春去秋来,岁岁年年,时光荏苒,韶华易逝。犹记得初入人生职场时公司领导“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的培训结业致词和项目前辈“以梦为马,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谆谆教诲!立秋之际,珙县灾后重建项目部正高举着“抗疫情、保生产、大干100天”的劳动竞赛旗帜,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获得了珙县38万人民的支持和友谊。这个秋天,我有幸参与这次灾区恢复重建的崇高事业中,成为了珍藏在内心深处,永恒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