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详情页

读《明史》有感

时间:2020/03/09 作者:高宇 来源:集采中心 点击量:

最近闲暇时间爱读读《明史》,发现历史并不如上学时那般的古板无味。名仕大儒也不能尽善尽美,为了适应官场,他们拉帮结派,搞好同事关系,隐忍不发最终成就伟业。而明史以它有趣的一面吸引了我,让我驻足神往。下面我将隆重请出我认为明史中最值得琢磨的人:明朝万历首辅张白圭先生。

嘉靖4年(1525年)张白圭先生出生于湖北江陵(今天的荆州市),随后便是他开挂的人生。5岁识字,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改名张居正),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16岁中举人。正在大家都以为他会打破成都牛人杨廷和先生考试记录的时候。他遇到了当时的会试主考徐阶。为不让其过早于身陷淤泥中暗淡了光辉,徐阶选着了让其落榜。终于他在23岁时考中进士,至此正式进入宦海。

在朝期间,张居正先生隐忍不出,跟随其师徐阶努力钻研朝章国故,为他日后走上政治舞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此时,在嘉靖道长的统治下,内阁在无休止的明争暗斗。1562年,严嵩倒台,徐阶任内阁首辅,与张居正共拟遗诏。

1572年隆庆早逝,当时万历皇帝才10岁,此时身为太保的张居正成为了李寡妇与万历的唯一寄托。同年,张居正开始发力,联合冯保太监密谋设计,搬倒高供,任首辅。此时的张先生看着年仅10岁的万历,暗自下定决心,“我将尽我毕生所能,让你成为那千古明君”。自此,张老师严格要求万历励精图治,勤俭节约。但凡万历犯错一定会招来张老师的责骂。有一次,万历同学喝醉了酒,高兴了就让一个太监唱歌,但是太监吓的腿发软,不能满足万历同学的要求。于是他生气了,命人割掉了他的头发。并嚣张的表示,本来要砍你的脑袋,这次就放过你了,下次小心点。活脱脱一个地痞流氓样。对于万历同学来说,身为皇帝,这应该是在小不过的事情了。然而,却被张老师知道了,把万历同学拉倒李太后面前严厉训斥,并以霍光暗示他,如果你不认真反省,就会被废掉。万历同学那是吓的发抖,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表示以后永不再犯,并写下罪己诏反省自己。张老师与李太后这才满意了,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思想教育。但张居正的悲剧也正是在这里买下伏笔。

    比较喜剧的是,我们的张老师自己却并不是一个高风亮节的人,经常看影视剧里面的什么8抬大轿,那就是权势的最好象征。而我们的张老师的交通工具,却是32抬。还分了卧室与客厅,甚至为了方便张老师办公,还设置了卫生间。万历6年,他就坐着这顶轿子从北京回荆州老家奔丧(行程1300公里),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记述了他的这次回乡之旅,那是牛得不得了。除了肃静回避的仪仗队,“随从的侍卫中,引人注目的是一队鸟铳手,乃是总兵戚继光所委派,而鸟铳在当日尚属时髦的火器。”动用新式武器保镖,可比现在的警车开道,威风得不知多少倍。我估计,张老师此行,不会出现堵车塞车,一路绿灯,是可以肯定的。

但同样是这么一号人物却是我认为整个明朝历史中最为耀眼的一人,其任首辅期间推行“考成法”(类似于现在的产值目标),整顿官吏,贪吏闻风丧胆,政令传出,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丈量天下土地,推行一条鞭法,百姓为之欢颜,天下丰饶,仓粟充盈,可支十年有余。不得不说,张居正让明朝回了一口大血。

可这位传奇人物身后可算悲凉,万历1015826月,张居正逝世,年58岁。而从小生活在他阴影下的万历皇帝开始释放他的不满。12月抄张居正家,张居正长子自尽,次子充军。至此,世间再无张居正。

摘抄一段很喜欢的评价:“他是一个天才,生于纷繁复杂之乱世,身负绝学,以一介草民闯荡二十余年,终成大器。他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惧风险,不怕威胁,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他也有缺点,他独断专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一句话,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而是一个复杂的人。但在明代浩如烟海的人物中,最打动我的,却正是这个复杂的人。”

读张居正总是意犹未尽,总觉的还能在发掘点什么。张居正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良知和理想是不会消失的,不因富贵而逝去,不因权势而凋亡。他不是好人,不是坏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良心的人。

编辑:程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