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看了很多大片,从《墨攻》到《阿凡达》再到《孔子》、《锦衣卫》、《大兵小将》,如果说阿凡达以其瑰丽的想象和恢宏的场景以及扣人心弦的画面节奏赢得了全世界的认可,那么墨攻传递出的非攻和兼爱的墨家思想及大兵小将里的那个用生命捍卫国家荣誉的小兵则从另一个层面展现了中国古老的思想文化,而孔子,印象最深的只有王菲的那首《幽兰操》!我以为,以上的统统所有,都抵不上一部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或许是因为心内的民族情节在作怪,可是,南京,南京并不是以成堆的尸体和残酷的杀戮让人去深切的感受国受欺凌,国民受压迫的悲痛和激愤!
南京,南京!以一个日本军人的视角穿插全剧,角川是个被迫响应日本天皇号召,背井离乡来到异国他乡的侵略者,不同于别的侵略者,角川是厌战的,对中国民众有着同情和怜悯,可是,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是相对于国家来说,而对于一个士兵,战场上面对的永远只有生或者死!所以,角川一面与中国军人战斗,一面又为自己的这种行为不安,尤其是当他们以胜利者姿态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中国人的凌辱和杀戮,更加让他的良心受到谴责。剧终,角川放走了本该执行命令枪决的一个男孩一个中国军人,他把枪口对准了自己,死前,他对同伴说:“活着比死亡更艰难,不是吗?”是的,在那样朝不保夕,动荡不安的岁月,每个人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确定自己是否还活着,而短暂的欣喜后就是深沉的忐忑和担忧,因为没有人知道,今天,自己是不是还能活着,当生存已经备受考验的时候,选择死亡,会不会是种逃脱艰难困境的解脱?角川放走的一个男孩,一个军人,在剧终,就如同放飞的希望,在告知所有观众,中国只要有军人,就还有战斗的中坚力量,只要有孩子,就还有明天,还有未来!
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三个人物,一个是刘烨饰演的军人,在弹尽粮绝的时候,对身旁孩童浅浅一笑,说:“守不住了!”语气里没有绝望,因为他明白,他已经尽力了,不论是作为一个军人还是一个中国人,他能做的该做的都做了,只是,在战争中他是渺小的,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当做了俘虏后,他被反绑双手,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同胞一排排的在自己眼前倒下,耳里听到的是同胞被残忍活埋或烧死前凄厉的哭喊,这时,他转过头,看着身旁孩童,依然浅浅一笑,这笑是无畏的,原以为,陆川导演会以愤怒来诠释一个中国军人在看到自己同胞被杀害时的心情,可是,陆川导演用了笑,浅浅的笑,心却被这浅浅的笑震撼了,此时此刻,作为俘虏,作为一个被俘虏的军人,他的内心有着对国人的愧疚,有着束手无策的无奈,他不怕死,他愿意流尽最后一滴血,在战场上,可是,他被俘虏了,因为他不能让更多的同伴送掉性命,在胜负已经相当明确的战斗里。他的心里是悲哀的,可是,他不能让人看出他的悲哀,他是军人,他要笑着面对死亡,他要用这种方式向敌人宣布,中国人是勇敢的,中国军人是不畏生死的!或许,此时此刻,愤怒不能代表什么,而藐视死亡更能凸显出中国军人高大的形象和气质!
一个旧社会的妓女,不知道是谁演的,我觉得,比高圆圆饰演的老师更为出彩!可能个人比较喜欢能充分展现人物多方面性格的角色,高圆圆饰演的老师,是老电影里经常看到的很中国化的那种,身上体现的只有:正义和勇敢!可是,只要是人,就该有弱点,就该有畏惧!而整部片子看下来,高圆圆的性格没有一点发展和变化,相反,安全区里的那个旧社会妓女的人物性格就要饱满得多,本来身份便特殊,却偏偏特立独行,在被要求剪掉卷发和洗掉指甲油时,说:“我还指望着今后靠它们吃饭呢!”那种神色透着旧社会妓女的放荡,在她眼里,吃饭是第一要等的事情,她的潜意识里根本没意识到南京已经被占领,她能否保住性命都是未知,还在那里天真的想象着重操旧业。她的无知代表着当时很多未觉醒的中国国人,他们从来把战争只当作是军人的事情,和自己根本毫无关系,根本不懂得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当她被闯入的日本人强奸后,她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她突然间觉得没有安全感了,她开始恨,恨那些侵略了她的家园,又侵占了她身体的日本人,她开始明白,国和家的关系,开始懂得她的命运与这场战争有着怎样的联系,什么是中国人,什么是中国人的尊严,应该说,这时的她,民族的尊严开始在她心里觉醒,她不再用特立独行掩饰内心的自卑,她也渐渐不再只为自己,她开始明白什么是集体,什么是团结!而骨子里,她是善良的,当日本人以侵占安全区为由,要求安全区交出100名妇女做慰安妇时,她第一个举手报名,“我,愿去!”短短的三个字,带给了我强烈的震撼。每个人都知道,去的意义,而愿去,是因为此刻的她,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她,她懂得了牺牲,懂得了她的牺牲可以让更多的人活下来,她的牺牲可以给安全区的孩子们换来粮食和冬衣,她的牺牲可以让安全区存在,继续成为国人唯一的避难所,她觉得,她的牺牲是值得的,她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骄傲和自豪,她的一生都背负这妓女这个污点,可是,此刻,她才觉得,她是一个人,一个中国人,一个站立起来的中国人!后来,去的100名慰安妇只活了5个,妓女终究没能活着回去。可以说,这个人物从头到尾都是个悲剧人物,因为她在旧社会本就是来自社会最底层,本就是被欺压的对象,而后,又成为日本人的玩物直至死亡,可是,这个人物从无知到觉醒,从自私到高尚,她的人性里的闪光点在她短暂的生命中,也曾如同那些英雄人物一般绚烂!
还有一个,就是范伟演的小人物,个人认为,范伟是个很会刻画小人物的演员。南京南京中,范伟饰演的唐先生是安全区创建者一个德国人的秘书,典型的小市民形象。日本人占领南京后,安全区因为有德国人,他们的盟友存在而暂时安全,范伟的全家就在安全区里,靠着德国人的庇佑度日。可那个德国人,因为他的行为破坏了德日友谊而被德国一再要求回国,最后不得不决定回国,唐先生从德国人那里得知自己将被留下时,他自私的本性便显露出来,在他看来,只要他和他的家人安全,其他的他也管不了,所以,他自然而然的当了个告密者,去日本人那里出卖在安全区养伤的中国军人,而他也得到了日本人给他的一个安全证,他以为,他和他的家人从此便安全了,实在可以高枕无忧了。可是,接下来,日本人以此为借口冲入安全区,大肆抢夺财物和女人,最后竟看上了他妻子,他妻子奋力抗拒,而他年幼的女儿见日本人拉扯她的妈妈,本能的冲上去帮忙,却被日本人抱起从阁楼上扔出去摔死了,他的妻子也一头撞了墙,他的家人,他出卖别人想保护的家人,在他面前一一遭到不幸,他深受打击,他开始后悔反省自己的所为,开始明白在日本人眼里,没有真正的朋友,当他的小妹被抓去做了慰安妇,最后死在慰安所时,他的悲愤在心底蔓延,可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此刻,他想的依然是怎样才能苟且偷生。后来,他得知,德国人回国可以带走一个助手,便拉着妻子死活挤上德国人的车,可德国人本有两个助手,德国人因为他的妻子而选择了他,放弃了另一个助手,这就意味着另一个人将被枪决。他过了关卡,拉着他的妻子奔赴安全的地方,他妻子肚子里又怀了他的孩子,这样的结局本是他一直盼望的:一家人安全平安的在一起生活,然而,在最后一刻,他放弃了,他虽畏惧死亡,但他有什么资格剥夺别人生的权利?他走了回去,让另一个助手过了关卡,日本人问他:“活着不好吗?”他回答:“我的老婆又怀孕了!”他的心里满足了,他的血脉还可就此传递下去,他这一生都在为家人打算,却在最终生死抉择时,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该说他伟大吗?还是该说他觉醒了?他从自私自利的小市民变成了个懂得牺牲的中国男人,这是剧情的要求,而我觉得,更深层次的是,他的内心因为那次出卖事件而备受煎熬,所以,他生活在自责中。他是自私的,可是,他的自私并不是为自己,在他心里,他的家人比他更重要,从这方面来看,他是相当负责任的男人,他不是军人,战斗不是他的使命,他是一个孩子的父亲,一个女人的丈夫,一个姑娘的哥哥,他要照顾她们,保护她们,让她们不受到一点伤害,这,才是他认为上天赋予他的责任。所以,最后,当他把他的妻子安顿好之后,他觉得,他的责任也结束了,这时,他可以面对自己的内心,他已经因为自私而错过一次,这一次,他不能再因为同样的错误而结束另一个年轻的生命,所以,他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在生与死的抉择中,他虽犹豫过,却最终选择了死亡,在这点上来看,他是伟大的!范伟饰演的唐先生这个角色,性格很复杂,胆小,懦弱,自私却又对家人负有责任,是小市民加传统中国男人的形象!
整部片子看下来,心情都是压抑的,渲染战争的残酷并不是导演的目的,我认为,以战争为背景来刻画人性,才是该片真正值得看的地方!而通过这些典型人物的形象刻画,让人更深的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渺小和高大!
南京,南京!不是国难片,不是教育片,是给人留下警醒,让人审视自己内心,从而产生艺术共鸣效果的电影,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