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首页 > 详情页

集团公司成都车站站房项目部:严实举措抓安全 专项行动促提升

时间:2025年11月25日 作者:张若男、张敏 来源:建筑公司 点击量: 【字体:

  安全生产大反思、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的关键举措,是扭转安全生产被动局面、推动高质量建设的核心抓手。集团公司成都车站站房项目部积极响应上级单位部署,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思想铸魂、责任压肩、党建赋能、创新驱动,筑牢项目安全防线,为工程安全优质推进提供坚实保障。

坚持思想先行,筑牢安全意识根基

  安全生产专项行动方案下发后,项目部第一时间通过中铁E通群、宣传栏、横幅等形式传达文件精神;召开专题会议、“三会一课”、协作队伍碰头会等8场,分层解读部署方案,确保一线人员入脑、入心;要求全员吸取行业事故教训,摒弃“事故偶发性”等错误认识,将安全生产作为政治任务抓实;结合施工实际,组织全员围绕质量风险点、高风险作业环节、安全薄弱领域研讨3次,反思安全理念、责任落实、风险辨识、制度执行等方面差距;通过安全警示教育、应知应会考试、事故案例复盘等活动,培训覆盖350余人次,考试合格率100%,为专项行动筑牢思想根基。

压实安全责任,构建闭环管理体系

  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体系。项目部各部室、协作队伍全面开展自查自纠,聚焦生产流程、设备设施、作业规范、分包管理等环节,排查隐患2项,建立“问题-整改-复查-销号”台账,明确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实现一般隐患随查随改、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强化关键岗位履职,项目部进一步强化关键岗位履职,项目班子成员带头落实带班值班制,累计带班检查26次,整改问题34项;安质部、工程部人员落实跟班作业,与作业人员同步上下班,实现全过程监管;严格物资采购整治,加强原材料进场验收,核查外观、数量及合格证明,完成38批次材料核验,不合格材料全部退场;加强大型设备管理,建立全生命周期档案,定期维保检测,确保防护装置有效,组织设备操作培训3场,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100%,以“零容忍”筑牢安全防线,保障项目安全质量可控。

党建赋能增效,凝聚安全发展合力

  项目部将“党建+安全生产”深度融合,把党组织优势转化为安全管理优势,组建了“党建+安全”领导小组,党支部书记定期带头开展安全大检查,班子成员分片包保,形成“书记牵头、班子分工、党员示范、全员参与”格局;深化“创岗建区”,设6个“党员先锋岗”、6个“红旗责任区”,成立7个“党员安全攻坚队”,明确党员在责任区风险辨识、隐患整改、安全交底责任,累计整改隐患76项,完成交底5次;常态开展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组织消防、高处坠落、触电等演练1场,参与60人次,提升全员应急能力;依托“胡明锦安全健康创新工作室”,邀请专家培训1场,强化党员专业素养,工作室入选四川省“2024年安全健康创新工作室名单”,为专项行动提供技术支撑。截至目前,通过党建与安全融合,成都车站扩能改造工程整体进度完成60%以上,上盖工程累计完成超50%,安全生产“零事故”、工程质量“零缺陷”。

科技兴安赋能,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推进“科技兴安”战略,将智能技术融入安全生产。施工技术上,项目部创新“跳仓法施工”取消后浇带,节省工期40天,减少结构安全隐患;优化“钢模+铝板+木模”方案,减少木材消耗、提高铝模回收率,降低火灾风险;调整混凝土外加剂与脱模剂配方,提升外观质量,避免裂缝引发的安全问题。智能化设备应用方面,引入混凝土找平机器人,控制梁板标高误差在±2毫米内,减少人工失误;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老站房壁画建模,保障拆除安全的同时保护文化遗产,探索“党建+科技+文化”城市更新路径;信息化管理上,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控关键区域和高风险环节,通过视频、传感器实现风险预警;用大数据分析安全数据,精准识别薄弱环节,为隐患治理提供支撑,提升安全管理精准度。

聚焦整治提升,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聚焦分包、现场、关键环节开展整治。项目部严格分包管理,筛查现有队伍资质与进场程序,杜绝“以包代管”,组织安全培训3场,规范分包安全员配置并纳入统一管理;开展现场整治,查处“三违”及“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行为5起,全部现场整改;对高风险项目及大临工程专项验收,核查结构设计、指标监测,确保方案与实施一致;开展安全隐患“回头看”,确保整改闭环。建立清单式管理,制定实施细则和任务清单,明确3项重点工作的责任主体与时限,实行销号管理;将安全纳入党建考核,加大安全指标权重,把安全履职能力作为关键岗位任免参考,健全“奖罚并举”机制,推动安全管理长效化。

  自安全生产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项目部累计解决重难点问题2项,整改隐患114项,工程质量合格率100%,安全形势稳定向好。下一步,项目部将持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行动成果,完善安全体系,为项目按期完工、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小时通勤圈”建设贡献八局力量。